综合培训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服务 > 综合培训 > 正文

国家艺术基金“动漫批评人才培养”项目第十五讲: “动画美学前沿专题”

2022年12月31日 21:25 来源: 责任编辑: 作者: 查看:

国家艺术基金“动漫批评人才培养”项目第十五讲: “动画美学前沿专题”

2019年12月20日,国家艺术基金“动漫批评高级人才提升研修项目”迎来了系列讲座的第十五讲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聂欣如老师应邀为学员们带来了“动画美学前沿专题”的讲座。

   


早上的讲座伊始,聂教授首先跟学员探讨了绘画与动画的关系。他指出,讨论绘画与动画的关系就是在讨论动画美学,因为一门艺术之所以成立的基础便在于与其他种类的艺术区分。接着,聂教授厘清了动画的基本概念以及动画的生成过程,动画受到绘画与电影的双重影响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媒介逻辑。他从历史的角度带着学员们考察动画、绘画、影视三者在叙事之间的生成关系,并提出在数字技术“搅局”的当下给动画带来的种种挑战。聂欣如教授认为数字技术所具有的寄生性、同质性、虚无性决定其本质只能是一种工具而非人们极力追求的上帝。他以偶动画的创作为例,用视频的方式展现了动画师们如何将传统材料对于人的特殊意义和偶动画的表演相结合打破技术的局限。
                           


动画创作中“意指”与“仿真”有何关系?两者如何在一部作品中平衡?意指动画与仿真动画的形式特性等一系列值得大家深思的问题成为聂欣如教授下午讲课的重点。众所周知动画叙事需要凭借造型,造型风格和类型便成为了动画表现的基本形态。聂欣如教授从罗兰·巴特的符号学出发指出形式与意义在动画和漫画的发展演进中呈现意指向叙事让步,同时,造型的多样性也在增强这使得动画漫画中夸张丑化的表现方式最终会被人们的现代审美所接受。

在讨论仿真的流变与意指之间的关系时,聂欣如教授用美国日本、欧洲等不同国家和地区影片作为实例为学员展现无论是日本的仿真动画亦或是意指类动画他们之间并不是一片荒原,而是具有装饰性或稚拙化的造型表现形式。动画的造型形式一直在意指与仿真之间“游荡”形成了多样的造型风格。

聂欣如教授透过历史的角度切入动画的艺术本质,引导学员们思考动画美学基本问题及数字技术与动画的关系、同时将动画造型性问题引入到一个更高的学理层面为学员们打开了动画批评写作新的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