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项目

当前位置: 首页 > 合作交流 > 合作项目 > 正文

国际视野·前沿话题·学术提升 ——西南大学暑期国际课程周(美术学院,DAY NINE)

2022年12月31日 11:21 来源: 责任编辑: 作者: 查看:

国际视野·前沿话题·学术提升 

——西南大学暑期国际课程周(美术学院,DAY NINE)

 2019-07-19

2019年7月18日,西南大学暑期国际课程周美术学院分课堂的课程学习接近了尾声,在第9天的学习中,Judith Briggs教授先重点讲解了与“基于研究的艺术实践”相关的内容案例及其形式特征,然后介绍了关于“艺术教育途径”的两种方法。

首先,Judith教授详细的展示了一名澳洲高中生在创作艺术作品时的研究思路和过程。这名学生是在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艺术创作,并完整的记录下整个创作的过程。她在创作的初期,借鉴了蔡国强的艺术形式,以“焰火”为形式媒介进行构思。她将一些可燃性的材料摆放成轮椅、自行车等形状,然后点燃并拍摄燃烧的过程。她想通过燃烧一些纪念性物品的形状追念逝去的祖母,同时表达对“生死”概念的看法。她把拍摄的照片按时间顺序粘贴在一个本子上,然后在照片的周围用文字记录下创作的目的、想法及难点等研究过程,让观众能清晰的了解创作的每个步骤。从这名学生的创作过程及成果可以看出,注重研究的艺术创作会对主题、内容理解的更加全面且深入。



然后,Judith教授介绍了艺术实践研究的具体特征,主要包括研究、分析、跨学科性质、概念反思、元认知、纸质材料及在研究反思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理解等。Judith教授建议,想要进行研究性的艺术创作可以使用“研究日志”,研究日志是帮助学生理解和促进发展的一种工具,通过研究日志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维、材料中理解主题、获取知识。其记录的形式丰富多样,可以是绘画、文字、视频或是其他媒介,目的就是帮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探索和思考,得到更深入的理解。


接着,Judith教授从两个方面介绍了艺术教育的途径:

一、实地艺术教育是一种探索性的教育途径。需要在一个新的环境中找到跟个人产生关联的方法。在进行实地教育时可以从当地的文化和自然条件中获取创作的灵感和支持,艺术家会尽可能的将想法与当地的环境产生联系,这也是探索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方式之一。

二、物质文化是生活中经常被忽略的东西,可能是我们曾经喜爱的文具或是布偶,它们承载着我们的一些记忆和故事。在创作艺术时,可以选择一些对于个人来说具有意义价值的“材料”,将它们作为创作的原型或是主体都是可以的。


 


在课程的互动环节,Judith教授邀请一名学生分享了对蔡国强艺术的理解。他认为蔡国强是通过“焰火”的形式表达了对转瞬即逝的思考,同时也是对艺术本体“永恒性”的探索,他的作品传递出了生命中不同情感张力的强烈情绪。

最后,Judith教授与大家亲切的交流,对大家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能积极的互动交流感到非常高兴,也鼓励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活跃的表达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