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野·前沿话题·学术提升 ——西南大学暑期国际课程周(美术学院,DAY FIVE)
国际视野·前沿话题·学术提升
——西南大学暑期国际课程周(美术学院,DAY FIVE)
2019-07-13
2019年7月12日,西南大学暑期国际课程周美术学院分课堂进入了第五天的课程学习。Judith Briggs教授结合了这一周所学的知识内容,带领全体师生分析如何解读与评价学生的艺术作品。强调对学生艺术作品的分析应该基于对作品意义的理解,透过复杂多样的艺术形式读取学生所表达的情感内涵。
在课程的开端,Judith教授向大家展示了三幅艺术作品,这三幅作品的作者都是年轻的高中学生,他们用不同的形式和媒介进行创作,有摄影作品,绘画作品,也有雕塑作品。Judith教授首先让大家欣赏这些学生的艺术品,并邀请学生阐述对艺术品的感受与看法,通过不同观点的交叉碰撞作品的意义逐渐明晰。Judith教授通过对三幅作品的探讨向我们讲解了艺术教师应该如何看待与分析学生作品的内容和意义。
她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解读:
一、在分析学生的艺术品时,应该先从“大概念”的角度进行解读,通过学生的年龄、性别、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来感知学生所表达的问题或者意义,提取作品的“大概念”,从意义的核心展开思考。
二、观察作品的构图、色彩、元素等组成部分,结合后现代艺术的鉴赏方法来理解这些元素的含义。
三、通过不同的框架探讨艺术作品,包括主观框架、结构框架、文化框架和后现代主义框架,每个框架都代表着不同的理论视角或者价值体系,从不同的框架内容进行分析。
在交流环节,Judith教授邀请了一名学生展示关于“大概念”的课程案例,这名同学以《君子》为课程的主题,他从传统文化中选取具有象征意义的“画”、“书” 、“印”来表达“君子”所具有的才智,并以孔子为例,从常用的影视媒介和文化雕塑中提炼出“君子”的博学与品格。希望通过对“君子”这个“大概念”的思考,促进学生道德品格的提升。
在课程结束之前,Judith教授给所有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是正常的?”引导大家对“标准”和“正常”的思考,所谓“存在即合理”,艺术创作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标准,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用更为开阔的视野来看待学生的作品。
课程最后,Judith教授帮助大家回顾了整周所学习的内容,包括对“大概念”的理解与运用、如何向学生提问题、动态的理解艺术作品,并肯定了大家一周以来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