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段运冬教授寄语新同学——“与时代共振,坤厚至美;与国家同行,崇德树艺”

2020年09月21日 13:10 来源:本站原创 责任编辑: 作者:本站编辑 查看:

各位同学:

上午好!

在这个特殊时期,通过你们的艰辛付出,进入“西大美院”!祝贺你们!祝贺2020级的260名本科生,72名硕士研究生,以及3名博士研究生。

美术学院始于西南美术专科学校,于1925年办学,现已拥有95年的历史。在近一百年的历史中,涌现出许多先贤和名师。

这些先贤中,有徐悲鸿先生派出,到法国巴黎美术专门学校就读、我国西画本土化的重要开拓者张宗禹先生,有抗战忧患时期投身中国美术教育、被誉为中国第二代油画家的刘一层先生,有融合西画技法、捍卫传统文化价值、提升民众艺术生活的“苏葡萄”苏葆祯先生,有探求汉唐精神、致力于艺术创新和精品化的李际科先生,有立足祖国河山风景表现的段虚谷先生,有受教于鲁迅先生、积极投身于新兴木刻版画运动的尚莫宗先生,有设计一号门毛主席雕像的钱泰奇先生,有主持西南大学一号门风景园林设计的梁白云先生,有我国第一所高等美术专科学校上海美专第一届学生也是国立艺专第一届研究部学生的陆一绿先生,等等。

我们的先贤,他们以各自的生命各自的艺术,一道映现,并铸就近百年美术学院的荣耀。可以说,大家在教科书上看到的,关于20世纪的诸多历史,特别是美术的历史,在我们学院,你都可以在蓦然回首的一刹那之间,发现历史在现实中的映辉。纵观,先贤们的作品,用这样的话来说,我们的学院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以视觉的方式,与时代共振,与国家同行,我想,这一点也不为过。

与时代共振,“坤厚至美”。抗战时期,在民族最为忧患的时期,张宗禹先生参与了抗战时期中国电影史的名片《中华儿女》的拍摄;新中国成立,在对国家文化身份的塑造过程中,刘一层先生创作了《高坑岩瀑布》,李际科先生创作了《蜀江之晨》、苏葆祯创作了《川西三月》,直到今天戴政生教授还在进行建党百年美术创作,等等,这些先生彰显了学院“特立西南”的学术传统。

与国家同行,“崇德树艺”。在新时代国家形象的塑造上,彭伟教授全国美展金奖作品《而立之年》引领全国美展的创作,使得一个正值而立之年,一个来自我们学院的研究生,他的头像成为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隐喻。校友刘文章先生制作的《哪吒:一个魔童的降世》,我想,这应该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作品,它切入教育之社会热点,引领国家民众的文化生活,进入现今中国电影票房史上的第2名,等等。我们可以自豪地这样说,中国电影票房的现有前两名,我们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占有一席之地。当然,我们并不是去骄傲地宣称某种东西,而是想指出,在我们美术学院这个共同体出现的这些优秀的作品,以及为这些作品付出的背后的努力,无不昌明我们“学行天下”的情怀与豪气。

所以,今天,大家坐在这里,我想不应仅仅是一个开学典礼,也就是不应停留在一个简单的仪式之上,而应是这个百年学院精神的续接与传承。所以,我想说的是,你们今天坐在这里,应该是一种征程的开启,一种把自己融入西南大学美术学院精神共同体的征程。再次强调一下,青春的印记,人生的跋涉,已经在美术学院悄然而至,面对前贤,面对优秀的大师,更是为了未来,你们准备好了吗?脚踏实地,修炼心性,拓展视野,敏于道,精于艺,游刃有余,希望你们早日成为美术学院共同体的一员。以此共勉,再次欢迎大家!谢谢!